古都北京:历史沿革与地理防线介绍
今天,风趣网的小编带您走进古都北京,一起探寻其背后的历史与地理奥秘。
北京,这座华北平原上的城市,为何总能成为古代王朝的定都之选?尽管其看似无险可守,但其背后的地理战略位置却极为优越。
当我们放眼全局,北京的四周被天然屏障所环绕。北部是长达420公里的燕山,东起山海关,西到张家口;西边是黄土高原的东部分界线——太行山脉,长达余公里;南部则是流经山东的黄河;东部濒临渤海湾。
正如范镇之在《幽州赋》中所描述的那样:“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北京,一个沃壤千里的地方,甲于天下,实为帝王之都,天府之国。
接下来,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北京的各大防御线:
1. 东部防御线:山海关以其“天下第一关”的美誉,是北京的东部重要防线。明朝末年的关宁锦防线,就依托山海关,屡次挫败女真军队。
2. 西部太行山防御线:太行山拥有八陉,其中的军都陉、飞狐陉和蒲阴陉都是重要的防线。居庸关,作为军都陉中的一个关口,更是战略要地。蒙古大军曾通过飞狐陉攻克金国都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3. 西部纵深:北京的西北部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入侵,明朝在此修建了宣府长城、大同长城等。
4. 南部防御线:由于游牧民族主要位于北方草原,所以南部并非防御重点。但河网的密布也不利于大规模冲锋。
5. 北部防御线:就是那条著名的长城,始建于战国,后经秦始皇等人的修缮和完善。
6. 海上防御线:大沽口位于海河入海口,是海上的重要防线。英法联军曾通过攻下新河和塘沽等地,再对大沽口形成夹击之势,攻入京津地区。
北京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工修建的众多关口、要塞,一直备受青睐,成为五朝古都。无论是陆地还是海上,都有着严密的防御体系,这也是北京成为古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