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最树根(这棵树二千年间被烧-数次,又多次
在古老的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句话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对持续发展与传承的重视。数千年来,无论身份地位如何,人们都喜欢在庙宇殿堂、房屋前后种植树木。如今,当我们置身于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庙时,便能感受到这份悠久的传统。
孔庙,这座始建于春秋时期的古老建筑群(公元前479年),大部分建筑保留至明清时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历经千年仍挺拔的古树。这些树木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还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传说。
拍摄于寒残一叶镜头下的曲阜孔庙,位于山东济宁曲阜市区,原是孔子的故居。随着后世帝王不断为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如今,它已成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齐名的“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1994年,孔庙、孔府和孔林一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孔庙,除了古朴的建筑、雄伟的石碑,千年的古树同样令人瞩目。据了解,孔庙内有上千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它们被分别用绿、蓝、红三种颜色的牌子标注年龄。在这庞大的古树群体中,大成殿前的两棵柏树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已矗立千年,守护着孔庙的风风雨雨。
而奎文阁东侧的龙桧和凤桧更是名声在外。特别是龙桧,据说曾得到皇帝的庇佑。当年乾隆皇帝祭拜孔子时,曾在此树休息,从此这棵树便有了龙形树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拜。为了保护这棵神奇的树,景区甚至用铁栏杆将其围起。
孔庙中还有一棵被传为孔子亲手栽种的桧树,虽然历经多次火灾,却仍顽强地生长。每一次的重生都象征着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与孔氏家族的繁荣昌盛。
这些古老的树木不仅仅是生命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见证。它们诉说着孔子智慧与儒家思想的传承,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