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编剧回应烂尾
电视剧《他是谁》因结局匆忙、逻辑漏洞等问题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被称为“烂尾”之作。面对公众的质疑,编剧吴迪通过社交媒体对事件进行了回应,以下为回应的核心内容以及争议焦点的解读。
一、编剧吴迪的立场与说明
吴迪强调,电视剧《他是谁》的原著剧本是由他和李芳共同创作的《平凡英雄1996》(《平凡英雄》三部曲的开篇)。他明确指出,前八集的剧情是由导演团队高度还原原著剧本的,情节紧凑且悬疑感强烈,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后十六集的剧本在开机后由剧本总监孙阳主导改编。吴迪表示,孙阳的改编加入了大量与原著偏离的“爱情线”和“平淡谜底”,导致剧情节奏拖沓,主线模糊。
二、剧情变化与观众反馈
电视剧开播时,观众对其评价颇高,豆瓣评分达到了8.2分。随着剧情的发展,尤其是结局部分,观众对其评价急剧下滑,最终暴跌至6.2分。观众批评后期剧情“虎头蛇尾”,案件侦破过程显得潦草,情感戏部分则喧宾夺主。具体的槽点包括聂小雨藏匿关键证据、蒋广善突兀忏悔、碎尸案未闭环以及聂宝华草率死亡等。
三、行业背景与深层矛盾
吴迪的回应不仅是对观众质疑的解答,更是揭示了编剧行业长期存在的“剧本干预”问题。在国内影视制作中,由于投资方、导演或“剧本总监”的介入,剧本常常会被大幅修改,导致剧情逻辑崩坏。吴迪的回应也暴露了署名编剧与实际创作权分离的行业现状。当剧集出现问题时,观众的愤怒往往集中在署名编剧身上,而幕后干预者却鲜少承担责任。
四、相关人员的态度
导演鲍成志对于此次争议并未直接回应,只是强调剧集的“回归生活本身”,试图为情感线辩护。而剧本总监孙阳则未公开回应吴迪的暗讽,但在剧集宣传中曾自述其创作理念。
电视剧《他是谁》的“烂尾”争议不仅仅是一个作品的问题,更是编剧与制作方对创作主导权的争夺,暴露了国产剧工业化流程中的系统性矛盾。吴迪的回应虽然引发了两极评价,但也为行业反思剧本创作机制提供了典型案例。他的回应让人们开始思考编剧在创作过程中的地位与权力,以及在作品出现问题时,各方应如何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