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 短一点的
杯弓蛇影新述
一日,主人宴请宾客。宴席上,墙上的巨弓倒映在酒杯之中,形象扭曲如蛇。一宾客瞥见,心生恐惧,以为饮下蛇毒,遂惊惶离去,病入膏肓。自此,人们传颂这个故事,警示我们莫要被疑心生暗鬼所困扰。
病入膏肓再探
晋景公病重至深,秦国名医医缓前来诊治。在医缓未到之际,晋景公梦中遇见两个孩童。一童言:“此人医术高超,恐怕会伤害我们,我们应逃往何处?”另一童答:“我们藏于肓之上,膏之下,看他如何处置?”
医缓到来后,诊断道:“病已深入膏肓,无法医治。”晋景公听后,回想起梦中的对话,对医缓的医术赞叹不已。六月丙午之日,晋景公欲尝新麦,却在即将品尝之际离世。
抛砖引玉新解
唐朝诗人赵嘏因其诗才横溢,得号“赵倚楼”。常建虽诗才亦佳,却总欲向赵嘏学习。一日,闻赵嘏将游苏州,常建心生欢喜,欲得赵嘏题诗。思之再三,常建决定于灵岩寺留半首诗,以待赵嘏补全。果然,赵嘏见墙上的半首诗后,欣然补全。常建此法,真可谓“抛砖引玉”。
扩展寓言故事背景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其常以小故事为载体,寓含深刻哲理。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及史传多运用此种叙述方式,作为阐述思想的手段。《韩非子》作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寓言故事深入人心。
野花与牡丹的故事
在一庭院内,主人种了一朵备受呵护的牡丹。每天,主人精心浇水、施肥,使得牡丹繁茂盛开。而在牡丹旁边,有一朵小野花,虽被忽视,却仍然顽强生长。
某日,牡丹发现了这朵野花,自鸣得意地嘲笑它:“看,主人对我无微不至!你不过是被忽视的存在。我生活的如此幸福,皆因我的美丽。你恐怕永远无法摆脱这种命运。”野花听后并不气馁,只是默默等待事实的证明。
不久,主人离世,牡丹失去了照料。几天后,牡丹已显得脆弱不堪,而野花却依然生机勃勃。野花用怜悯的目光看着牡丹,说道:“你现在明白了吧?依赖他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学会自立!”牡丹后悔不已:“是啊,我若能早点学会独立,便不会有今日之困境。这是我自取其咎!可惜已无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