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很重要,为何刘备开始却没打算夺取益州呢
在公元211年,当听闻汉中张鲁可能投降曹操的消息时,刘璋面临着两路大军的威胁。面对张鲁和曹操的双重压力,他感到力不从心。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他采纳了张松的建议,邀请刘备入川协助抵抗曹操。刘备因此进入了益州,并在短短三年内迫使刘璋投降,成功占据了益州。回顾刘备夺取益州的历程,我们发现这场战争仅仅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无疑是一场战争史上的奇迹。
刘备入川之初,仅仅带着一万荆州军队。他凭借这些兵力以及胁迫加入的士兵,在刘璋的地盘上屡战屡胜。除了张任等少数将领外,刘璋的军队几乎无法抵挡刘备的进攻,最终只能选择投降。这样的战绩不仅展示了刘备的军事能力,也反映出益州此时的虚弱。为何在刘备早期的颠沛流离中,没有想过要夺取益州呢?
事实上,刘备在早期并没有夺取益州的打算。一方面,益州并非他心中的根据地。他曾在徐州立足,那里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才储备都极为优秀。他更倾向巩固徐州,而非对外扩张。即便有扩张的想法,他也更倾向于先攻打离自己较近的青州。如果让他舍弃已经稳固的徐州,去攻打遥远的益州,不仅会面临极大的困难,也会失去徐州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刘备身边有诸葛亮这样的智囊,他在成为徐州牧时也不会提出跨越荆州攻打益州的策略。当时的天下形势与现在截然不同,诸葛亮为刘备规划的战略是先与曹操结盟,共同抵御敌人,再寻找机会扩大地盘。相比于益州,刘备更倾向于占据兖州、冀州等北方地区。自古以来,政权往往是从北向南统一。从南向北扩张并统一天下的案例寥寥无几,可见占据益州再北伐并非明智之举。
更重要的是,在刘备早期,益州并非由刘璋掌控,而是由刘焉掌管。刘焉进入益州后,不仅能控制汉中张鲁,还打击地方豪强,巩固自身势力,使益州处于半独立状态。当时的刘备以刘焉为对手,而刘焉的势力远非刘璋所能比拟。刘备绝不会轻易进犯益州。
刘备在早期不夺取益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占据北方的意义远大于南方。他更注重在北方发展自身势力,扩大地盘,而不会考虑占据南方。占据益州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优先考虑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