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修世界之最(九江历史上的今天·9月2日·永修艾
在抗战胜利的背景下,永修县于1945年9月2日重新迁回历史悠久的艾城镇。艾城镇是永修县的一个重要城镇,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中部,修河两岸。它见证了永修县的历史沿革和变迁。
回溯历史,南朝宋元嘉二年至民国三年期间,艾城一直是县治所在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发展,城镇的位置选择也需要考虑地理环境、交通和耕种等因素。在现代交通的影响下,艾城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尽管艾城历史悠久,但战争和交通的改变使得它的地位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抗日战争时期,艾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战后重建的过程中,县决定迁回艾城。面对交通不便和已衰败的环境,这个决定引发了诸多疑问:这座千年古镇能否再次焕发生机?
艾城的重建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历史地位,更在于其作为永修县历史沿革的见证者。尽管艾城在现代交通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依然重要。它是商代古国艾国的发源地,也是永修县治所企地长达两千年的地方。艾城的名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时光回溯到1980年,县府为了发展的需要,不得不向省委提出第二次搬迁,在南岸开启了新县城的建设。虽然永修新县城的历史相对较短,城内难觅一栋古老建筑,但她年轻而充满活力,承载着新的希望和梦想。
让我们暂时把焦点转向艾城。尽管艾城已失去昔日的辉煌地位,在近几十年间,它凭借昌九高速的出口优势,以及316国道与高速的交汇点,再加上距离县城和105国道不远的地缘优势,再度成为一座交通枢纽。每天,无数为了节省高速费用的大货车在这里川流不息,使得镇子热闹非凡。沿着修河边的老街,早已褪去繁华,现在却成为钓鱼、观景和休憩的绝佳去处。
再来说一段关于海昏县的轶事。由于两晋时期的地址变迁,大部分陆地沉入鄱阳湖中,海昏县因此被废并入了永修。这意味着永修与海昏有着直接的历史继承关系。永修与南昌新建之间,多为沼泽湿地,县域变更频繁。就在五十年代,这里还经历了一次划分。有趣的是,海昏侯墓距离县界仅有2千米左右。那座黄金万两的古墓虽在永修地界,当年的划分稍有偏差。虽然永修无法分得黄金的财富,但凭借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能赚取不少收入。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这一系列短文,致力于介绍本地的历史。每篇文章都会选取一个明确有史料记载的事件,配以相关的照片、新闻图片和文献书籍等影像资料,对事件的起因、经过及影响做出适当的评述。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可能有所残缺,文中难免存在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