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服饰 土族最古老头饰扭达啥样
在青海互助自治县的土族土地上,服饰之美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尤其是土族妇女的头饰,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故事和深远的传统。
土族妇女现今一般会将头发编织成两根优雅的长辫,末梢以黑色或红色的丝绒或丝穗点缀,再戴上彩色的圆形织锦绒毡帽,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回溯到60多年前,土族妇女的头饰要复杂得多,被她们称为“扭达”,并且由于地域差异,扭达有着丰富的种类。
吐浑扭达,又被称为“干粮头”,形状犹如古老的圆饼,上面镶嵌着五光十色的珠串和海洋的珍宝——海螺、海贝壳。它是土族最古老、最尊贵的头饰,仅被红崖子沟、土观村等几个村庄的贵族妇女所佩戴。这种头饰的佩戴有着严格的规则,体现了土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佩戴吐浑扭达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艺术。薄铜片被巧妙地固定在两鬓间,脑后则固定着半月形的卡子,接着是华丽的扭达,银制的向斗和耳环,以及用海螺圆片制成的大项链。整个装饰繁复而华贵,彰显出土族妇女的尊贵与优雅。
适格扭达因其形状似大簸箕而别具一格。这种头饰在互助县城威远镇周围的妇女中广泛佩戴。它由柔软的草料、硬纸和粗布条制成,正面装饰着金银箔片,周围镶嵌着云片,边缘垂挂着红黄两色的小丝穗。整体设计充满民族特色,洋溢着土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捺仁扭达以其独特的三叉设计而引人注目。背后是一个用各种小珠子串成的圆盘,上面装饰着铜管、铜片、瓷珠和丝穗等小物件。每一种小物件都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审美理念。
加斯扭达则分为铧尖头和马鞍撬两种,也被称为大加斯扭达和小加斯扭达。它们以长短不同的丝穗为装饰,展现出土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每一种扭达都承载着土族妇女的期望和情感,是她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丰富多彩的头饰,不仅体现了土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展现了土族妇女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