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粽叶的清香,我被这香气唤醒。走出房间,看见妈妈在厨房用熟练的双手将青翠的粽叶变成小漏斗,里面装着泡得油亮的糯米、红彤彤的枣子和诱人的蛋黄。每一个粽子都经过妈妈的巧手,变成胖乎乎的粽子,整齐地排列在蒸笼里。
“小懒虫,终于醒了?”爸爸带着清晨的露水,手里拿着一束新鲜的艾草进来。那水珠在晨光中闪闪发光。我帮忙把艾草挂在门框上,那清苦的味道与粽香混合,给人一种莫名的安心感。当妈妈为我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时,那沾着的糯米让我皮肤感到痒痒的,但心里却是暖暖的。
午后,我随着家人来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远远的,就能听到咚咚的鼓声,像心跳一样有力。江面上的十二条龙舟破浪而行,船头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耀,如同碎玉般美丽。划桨的汉子们喊着号子,他们的古铜色胳膊上青筋暴起。岸上的加油声震天响,仿佛连柳枝都在颤抖。我挥舞着刚买的艾草香囊,里面的香味被江风吹散,融入每个人的欢笑中。
夜幕降临,我们全家围坐在餐桌前,我小心翼翼地解开粽叶,热气带着粽香扑面而来。咬开软糯的米粒,咸蛋黄的油润和瘦肉的酱香在舌尖上跳舞,让人陶醉。爷爷抿着雄黄酒,讲述屈原的故事,电视里重播的龙舟赛欢呼声与窗外的蝉鸣声交织在一起。我突然明白,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就像粽子里的棉线,将一代代人的情感和记忆紧密地包裹在一起。
月光洒在窗台,我抚摸着五彩绳,许下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明年的端午节,江上的鼓声依然热烈,厨房的蒸汽中依然能看到妈妈包粽子时睫毛上沾的糯米粒。这个端午,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传承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共同分享着美食、欢笑和故事,让亲情更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