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颐和园 慈禧太后有怎样特殊的报销技巧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皇权的观念根深蒂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莫非王臣”的观念深入人心。这仅仅是皇帝的一厢情愿。除了乱世之外,大部分皇帝都被繁文缛节所束缚,他们的一生被禁锢在皇宫的方寸之地。即便全国财政收入,也并不完全属于皇帝。皇宫内的财务分为皇帝私人支配的内务府和户部的“国库”,两者界限并非绝对分明,有时也会有相互融通的情况。
在辉煌的皇家生活中,最为耗资巨大的支出莫过于修缮——修宫殿、修园子、修寺庙、修陵墓。如万寿山、长河工程、永安寺营建,雍和宫的修缮、改造工程等等,这些都需要庞大的财力支持,一旦启动,费用动辄就是数百万两。
在乾隆时期,由于修缮费用由内务府承担,并未引发社会动荡。乾隆之后的国库空虚却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到了清朝末期,清廷国库和内务府同样空虚,而且面临外敌威胁,需要建立强大的海军。重建圆明园的念头被搁置,转而寻求更为实际的修缮项目。
当时的慈禧太后对于修缮颐和园犹豫不决,然而内务府和朝臣们却积极支持。重修颐和园对于内务府系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财机会。他们不顾一切地劝说慈禧太后批准修缮颐和园,哪怕是一丁点的条件,他们都会创造条件进行修缮。
内务府已经掌握了一套完善的虚报技巧,这件事在宫内宫外都心知肚明,唯独皇帝后妃被蒙在鼓里。慈禧太后为了消除此事的不良影响,试图将修院子的钱以建造海军的名义进行报销。尽管太后对此类事务并不精通,但她仍然努力尝试报销。齐如山的回忆录里详细记录了修缮颐和园的款项报销的有趣细节。
这笔钱确实有一部分用于海军建设,比如恢复水操旧制和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等名义。大部分款项都被挪用了,用于御船拉纤的小货轮等开支。这些开支毕竟有限,而且与外国签订的合同款项都有收据,不能随意增加。碍于大清的面子,他们甚至串通外国人做假账。多年未能成功报销后,慈禧太后不得不请出恭亲王负责此事。
恭亲王也感到束手无策,需要摊派的钱数太多。他督办了一个多月后,不得已授意底下的办事官,将购买船只上的物件单价翻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连一条吸水烟时所用的纸捻子,价格都被加到一两多钱银子一条。这场荒唐的报销终于算是结束了。
世界奇闻录
- 修缮颐和园 慈禧太后有怎样特殊的报销技巧
- 魏灭蜀之战时对蜀汉的损失有多大 有哪些将领
- 唐代最长寿的诗人之一:李益的生平简介
- 细说杨国忠和安禄山之间的恩怨 杨国忠为何一直
- 吴起变法是怎么回事 楚悼王为何进行吴起变法
- 婴儿轻微流鼻涕怎么办
- 扬州八怪之首,揭秘金农的生平趣事
- 孕吐导致胃疼怎么办
- 近年来虐童事件
- 徐达到底是怎么死的 被朱元璋害死的是不是真的
- 虎牙楚河视频(我刷抖音发现有的人,比如楚河
- 轩辕黄帝之前还有没有帝王之类的呢
- 世界十大无价之宝,全球十大顶级文物(价值无
- 邢颙:东汉至曹魏时期官员,他有着怎样的人生
- 沙中金命人喜用神是什么 喜用神的作用
- 夏侯徽因何而死 她真的是被司马师毒杀的吗
- 属蛇出生时辰看命运 贵人保驾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