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立雪的故事
宇宙奥秘 2025-04-01 12:48www.198689.com宇宙奥秘
北宋元祐八年,即公元1093年的冬天,杨时与游酢踏上旅程,赴洛阳拜见著名的理学家程颐。这一年,杨时已经四十岁,早已是学有所成的学者,但他仍然保持着一种谦逊的求学态度。程颐与兄长程颢共同开创了理学,建立了“洛学”体系,在嵩阳书院等地传授学问。
一个寒冷的冬日,杨时和游酢抵达程颐的书房。当时,程颐正在静心地闭目养神(也有说法是午睡或坐禅)。为了尊重老师,不扰乱他的宁静,杨时和游酢选择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待。
天降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覆盖了整个世界。杨时和游酢在门外站立了数小时,等待程颐醒来。时间流逝,积雪越来越厚,当程颐终于醒来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门外积雪已经深达一尺(约33厘米)。
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来被广泛传播,被多部典籍记载,包括《宋史》和《二程全书》等。成语“程门立雪”也被《辞海》收录,成为尊师重道的精神象征。
杨时和游酢的求学精神和对师长的尊重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在雪中等待老师醒来的场景,更是关于一种学术传承和尊师重教的价值观。他们的故事强调了求学的态度:即使在成为知名学者之后,仍然需要保持谦逊和不断学习的态度。他们展现的坚韧和谦逊的治学精神,成为了中国教诲史上的典范。
通过具象化的场景和量化的细节,这个典故将抽象的道德准则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它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尊重师长、保持谦逊的求学态度,并以诚心为本。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激励着无数后来者继续传承这一精神。杨时和游酢的事迹不仅成为学术界的典范,更是成为中华民族尊师重教、谦逊治学的精神象征。
上一篇:抛砖引玉什么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