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应该注意什么

宇宙奥秘 2025-06-02 19:40www.198689.com宇宙奥秘

霜冻的影响与农作物的变化

霜冻,是一种农业气象灾害,当空气温度骤降,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农作物便面临损害甚至死亡的风险。不同于人们常误解的“霜”,霜冻并不等同于霜,它是由于低温对植物造成的冻害。在气象学上,我们并没有“霜降”的概念,人们所理解的“秋霜”和“春霜”,实际上是霜冻的统称。

在我国,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常有霜雪,年霜日超过200天,是我国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东部、青海南部、祁连山区、川西高原等地年霜日都超过100天。而淮河、汉水以南,青藏高原东坡以东的广大地区霜日则在50天以下。福州以南及两广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一天,而西双版纳、海南和台湾南部及南海诸岛则几乎没有霜冻。

霜冻节气期间,冷空气频繁南下,我国北方地区的夜里散热迅速,温度降至0℃以下,出现雪霜。此时正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谚语。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霜降”被解释为天气逐渐变冷的标志。古代平气法节气将霜降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生物的活动。

农作物在霜降时节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北方大部分地区秋收已近尾声,即使耐寒的葱也无法再生长。而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的收割,以及早茬麦的种植、油菜的栽培都在此时进行。此时也需重视护林防火工作,因为“霜降杀百草”,深秋的植物渐失生机。尽管人们常说“霜降杀百草”,但实际上危害庄稼的是低温而不是霜本身。试验证明,水汽凝华时会放出大量热来,从而减轻冻害。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霜冻杀百草”。

秋季的第一次霜被称为初霜,初霜的时间对作物的影响很大。我国各地的初霜是从北向南、从高山向平原逐渐推迟的。除了全年有霜的地区外,最早见霜的地方是大兴安岭北部,一般在8月底就能见到霜。随着季节的推移,不同地区的初霜时间也有所不同。

霜降节气不仅是农作物完成收获的季节,也是北方大部分地区进行耕翻以保持土壤健康的时期。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则正值冬麦播种的黄金季节,油菜一般已进入二叶期,南方开始大量收挖红苕。人们应当重视农业管理,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有利的条件。霜冻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只有了解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广袤土地上,冬麦与油菜的田间管理正迎来关键时期。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蚜虫,每一个步骤都承载着农人的期望与辛勤。

防冻措施,护航作物安全过冬

时至霜降,防冻成为农事活动中的重中之重。适时早种,避开晚秋霜冻的侵害;选用早熟高产品种,提高作物抗寒能力。浇水,因为干土散热更快,需要保持土壤湿度以维持地温。熏烟、锄地、施肥等方法也被广泛采用,这些方法在田间形成保温云层,减轻冻害,提高地温,促进作物生长。而植树造林则是治本之策,它能调节气温,彻底改善环境。

霜降时节,药膳与食疗并行

霜降时节,养生保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足见这个节气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进入复发高峰期,老年人也易患上“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应多吃梨、苹果、白果、洋葱、芥菜等。

一些地方有吃红柿的习俗,认为可以御寒、补筋骨。泉州老人则相信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在饮食方面,当以淡补为原则,补血气以养胃。食物的性味、归经在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食物的属性,调节人体阴阳,滋养五脏六腑,预防疾病。

霜降之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防秋燥、防秋郁、防寒是健康防护的重点。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蜂蜜、银耳等。晚秋时节的肃杀景象可能引发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此时应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如歌舞、登山等。对于抵抗力较差的老年人来说,应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养生的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关注。只有深入了解并适应节气的变化,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更多关于霜降节气的知识,请关注频道,让我们一起更多养生的奥秘!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