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临终前使用权术的对象是谁
奇闻趣事 2025-03-27 23:24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在贞观十七年,朝廷发生了重大的太子之争,这场争夺使得长孙无忌集团通过拥立李治成为朝廷的主导力量。如果李治在三十岁前顺利登基,长孙无忌无疑将成为掌握朝政大权的首席托孤大臣。唐太宗对长孙无忌并非全然信任,因为他深知长孙无忌的权谋手段及其心胸不够宽广,担心他日后会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
为了制约长孙无忌,唐太宗暗中布局,其中重要的一环便是扶持李世勣。李世勣作为一位具有分量的大臣,在贞观后期,被唐太宗委以重任,同时也是长孙无忌的重要潜在政敌。唐太宗为了保护李世勣,甚至不惜在表面上强化长孙无忌的地位,将其边缘化,使长孙无忌误以为李世勣对自己不构成威胁。
这种布局在唐太宗临终前达到了高潮。他采取了一种权术手段,突然将当时已经是宰相的李世勣贬到外地。这一命令必须通过中书起草、门下审核、尚书执行的程序才能生效。而这个程序正好控制在长孙无忌手中,使他第一时间得知了李世勣被贬的消息。
随着李世勣被贬官,长孙无忌在朝廷的地位似乎更加稳固,而李世勣也从他的潜在政敌名单中被剔除。由于李世勣本人的谨慎小心,他成功地躲过了长孙无忌后来的大清洗。这一切都是唐太宗临终前的权术布局,营造出李世勣被边缘化的假象,使得长孙无忌始终未能对李世勣下手。
而李世勣在谨慎小心的边缘化生活中等待时机,最终在“废王立武”的关键时刻,给予了长孙无忌致命一击。这场权力斗争的整个过程充满了权谋与策略,展现了古代朝廷政治的复杂与多变。唐太宗的权术布局不仅保护了重要的大臣,也为后来朝廷的变革埋下了伏笔。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为您古代朝廷的权力斗争与策略。
上一篇: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