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捻军的首领,张洛行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张洛行:淮北捻军的传奇领袖与抗清英雄
尽管张洛行这个名字在现代可能鲜为人知,但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淮北大地上,他却是一位声名赫赫的农民起义领袖。他领导的捻军,与太平军并肩作战,高举反清大旗,纵横转战于十多个省份,给腐朽的清王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张洛行的传奇人生,始于一个异象之生的传说。据说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家中大柳树被劈开,抓出大蛇,硫磺气弥漫。这样的奇异出生背景,似乎预示了他一生的不凡。
出生殷实的张洛行,因家乡淮北一带水旱灾荒频繁,地主剥削残酷,官吏贪赃枉法,家道中落。为了维持生计,他铤而走险,从事贩卖私盐。因张家是大户,还组建了一个私人武装,为其他贩盐商户提供保护。这一行为引发了朝廷的不满,与朝廷的冲突日益激烈。
1851年,张洛行在武装贩盐过程中遭到朝廷围捕,他率众杀死盐巡,砸毁盐卡。返回家乡后,听闻族子被河南永城官府捉拿下狱,他率万余手下去永城劫狱,拉开了张洛行武装反抗清廷的序幕。
次年,张洛行被永城、亳州一带的十八股捻军推选为首领,并宣布信条。捻军分为五色旗,之下还有五色镶边旗和八卦旗、水花旗。每旗各有统领,史称“十八铺聚义”,正式开启了捻军的抗清斗争。
此后,捻军一路攻城拔寨,几乎控制了整个淮北地区,甚至延伸到安徽、河南两省。张洛行的领导下,捻军会盟于雉河集,他被封为“大汉明王”,建立了“五旗军制”。在与太平军的联合作战中,他改旗易帜,受封为“征北主将”,并在三河战役中配合陈玉成、李秀成打败湘军,杀死清军浙江布政使李续宾。不久之后,他被太平军封为“沃王”。
随着捻军的不断壮大,清廷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派遣了号称“满清第一猛将”的僧格林沁来对付张洛行。1862年的一场激战中,张洛行在雉河集突围失败,沿途遭遇清军围追堵截。虽然带着小股部队突围成功但损失惨重仅剩下20多人撤退到西阳集躲避。然而李勤邦的背叛让张洛行陷入了绝境。他在李家毫无戒心地住下却不知李勤邦已经通知了清军。清军破门而入抓住了张洛行和他的两个儿子随后被解往僧格林沁大营。僧格林沁曾试图收买他希望他投降清军但张洛行拒绝了拒绝了清廷的要求慷慨赴死。在被捕后帝随即下令处决张洛行及其子义子王宛儿的方式异常惨烈他们被凌迟处死剜肉割肉过程极其残忍痛苦不堪。据说刽子手将两个儿子的肉硬塞进张洛行的嘴里逼迫他吞下。在被凌迟一天后直至体无完肤后才被斩首死状极为惨烈。这位传奇的抗清英雄最终走向了悲壮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