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什么时候确立的
教师节的确立与背后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特别的时刻,在时间的洪流中凝聚着人们对教育的敬意与感激之情。那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一个重大的决定诞生了——每年9月10日被正式定为教师节。
那一天,不仅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对教师职业无尽崇尚与敬意的集中表达。回溯到那一天之前,教师节的设立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时间回到到上个世纪。在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年月里,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为了表达对教师的敬意和感激,人们开始设立一个专属于教师的节日。几经波折,几经尝试,最终在1985年,教师节得以确立。
立法程序: 立法者们深知教育的力量与教师的辛勤付出。在深入研究和慎重考虑后,于1985年1月21日通过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日期的选择: 为什么选择9月10日作为教师节呢?这个决策并非凭空而来。9月初正是新生入学、新学年开始的时刻,此时设立教师节,更能营造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这一日期也巧妙地避开了国庆节等其他重要节日,确保了教师节的独立性和特殊性。
历史演变: 教师节的设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1931年,就有民间提议将6月6日定为教师节。而在1939年,更是将孔子的诞辰——8月27日定为教师节。但真正固定下来的是1985年的这次决议。在此之前,也曾尝试过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但最终选择了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属于教师的节日。
这一决定不仅仅是对教师职业的肯定与敬意,更是对千万年来中华文明传承中教育价值的再一次确认和弘扬。每一次提及教师节,都让我们想起那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们,是他们点燃了知识的火炬,照亮了我们的成长之路。今天,当我们庆祝教师节时,让我们向所有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因为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