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葬时嘴里要含东西,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
在古代,葬礼被视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仪式。古人深信人死后灵魂不灭,依然能够影响世间万物,因此选择风水宝地安葬死者,以求得祖先的庇佑,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福寿绵长。其中一些贵族和皇室成员更是看重身后之事,为了死后依然能够享受世俗的荣华富贵,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建豪华的墓室,并携带大量的陪葬品甚至活人殉葬。
历史也记录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件。在1928年7月,民国军阀孙殿英借军事演习之名,用炸开了慈禧太后的陵墓,将慈禧的陪葬品洗劫一空。据说,他还为了得到慈禧口中价值连城的夜明珠,残忍地用撬开她的口。那么,为什么慈禧太后死后口中要含着夜明珠呢?它的作用又是什么呢?
原来,“口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古老的下葬风俗,也被称为压舌。压舌的目的在于保持死者的尸身不腐烂。在古代,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死后都会进行压舌仪式。用于压舌的物品价值却相差悬殊。普通百姓通常只能含一些钱币,而达官贵人则会有金银珠宝等应有尽有。
据《周礼·天宫·天府》记载,“大丧共(供)含玉。”也就是说,在大型丧礼中,死者口中会含有玉制品。还有含壁、含珠、含瑁、含米、含贝等不同的口含物品,这些物品根据死者的身份地位而有所不同。这些口含物品多为珍贵物品,如玉蝉等。
实际上,这个习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在殷商时期,死者口中就已经含有贝类物品。到了春秋时代,口中含的是“珠玉”。而在汉墓中,发现较多的是作为含玉的玉蝉。由此可见,这个古老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人们对葬礼的重视程度不亚于生前,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生前。他们相信死后仍然存在着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富贵贫贱与世俗世界息息相关。他们不惜花费巨大的代价来举办盛大的葬礼,以求得死者在另一个世界的安宁和庇佑。这种传统习俗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