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打仗可是要讲究
春秋战争:古老礼仪下的战争艺术
当人们谈及春秋时期的战争,往往会被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跟着风趣网小编一起,让我们领略这一历史时期的战争风采。
《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在春秋时代,战争并非只是诡诈与计谋的较量,它更是一场遵循古老礼仪的较量。
春秋时代的战争,源自贵族之间的争权夺利,与平民百姓关系不大。这种贵族战争的特点,使得战争成为了一种讲究得体、表现贵族气派的场合。不同于后来的战争,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是非常讲究的。
开战前必须昭告天下,说明敌人的罪行,相当于获得了战争的“许可证”。但战争过程中是不能搞偷袭的,必须递交战书,约定开战时间。这种按照套路来的战争,就像当年北京老炮们的茬架,光明磊落、讲究道义。
在春秋时期,贵族们对名誉非常重视。他们不会做出趁人之危、无道义的行为。战争中也有一套规矩,比如对方尚未摆好阵型时,是不能发动攻击的。双方摆好阵型后,会击鼓以示准备开战。
春秋时期的战争多为战车战,双方各出一定数量的战车,不能以多欺少。据说在某一战斗中,晋军战车出现故障,楚国士兵甚至停车询问并协助维修。这种互助并非战场上的常态,却真实反映了春秋战争中的礼仪之风。
春秋时代的战争还有一条重要法则:不能俘虏头发花白的老者。这是周礼鼎盛时代的一个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周礼逐渐被摒弃,春秋战争的规矩也逐渐消失,战争变得更加凶残血腥。
生活在春秋末期的人们,如一生都在追求恢复周礼的荣光,但其所处时代已经离古老的礼仪越来越远。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已经没有了春秋时期的规矩,更加注重实际的胜负和战争的残酷性。尽管如此,春秋时期的战争仍然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礼仪和人性的一面镜子。它让我们看到了在那个时代,人们如何在战争与和平之间寻求平衡,如何在冲突与和谐中展现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