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语言(中国建成世界规模最大语言资源库
新京报报道,教育部于8月1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的情况。据了解,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一期项目已经成功完成全国范围内1700多个调查点的语言和方言调查保护,涵盖了国内多达120种语言和方言,创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
2019年,习总书记在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的贺信中强调,甲骨文是汉字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随后,多个部门联手启动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开展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研究。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透露,该工程已经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推出了被学界誉为“甲骨学史上里程碑之作”的《甲骨文摹本大系》等重要成果。
田立新表示,为了数字化赋能,上线了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并打造了汉字信息服务、汉字简繁文本智能转换系统等数字化语言服务。实施了中华精品字库工程,融合了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已完成多款字库产品。
在保护和开发利用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方面,田立新介绍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成果。该工程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全面的记录与保存,已经出版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教育部还通过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等活动推广中华经典文化。该工程的副司长王晖介绍了相关情况,包括连续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等。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教师经典诵读专项培训等形式,培育了数十万名中小学骨干教师。
国家还打造了一系列优质精品学习资源,如“中华经典资源库”等,并重点打造了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该博物馆设多个主体板块和资源模块,打造了一个新平台,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有趣和人性化。
教育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通过多项举措推广中华经典文化,加强语言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做出了积极贡献。编辑:缪晨霞 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