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面食竟毒死8人这种致命菌用启水杀不死!瞅

奇闻趣事 2025-05-10 19:46www.198689.com奇闻趣事

源自腾讯医典的启示

近日,一道东北特色小吃——酸汤子,意外成为热搜的焦点。

谁能想到,这款以玉米水磨发酵后制成的粗面条,竟成为了一场悲剧的源头,导致了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八口的悲剧。

(鸡西酸汤子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这款美味的酸汤子,究竟隐藏着怎样的致命秘密?

据初步检测,本地医院曾怀疑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可能。多位健康科普大咖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等渠道公开质疑,真正的罪魁祸首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一种致命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假单胞菌”。

(健康专家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质疑)

10月12日晚,黑龙江省卫健委在官方微信发布文章,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核心采样检测后确认,玉米面中检出了高浓度的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也有发现。初步判断,这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高浓度米酵菌酸引起的。

至此,酸汤子致人死亡的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之前多家媒体提及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说法也被更正为椰酵假单胞菌引起的米酵菌酸中毒。

相较于广为人知的黄曲霉毒素,椰酵假单胞菌对许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更为神奇的是,为何健康科普工作者如“云无心”“白衣山猫”“营养师顾中一”等人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怀疑它是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罪魁祸首呢?

实际上,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一种原因不明的酵米面(俗称“臭米面”)中毒在东北三省广泛爆发,曾一度被认为是霉菌感染导致的中毒。直到20世纪70至80年代,经过中国科学家的一系列研究和考察,才发现了这种新的致病细菌。在1979年,它曾被暂定为“虹彩黄杆菌”、“酵米面黄杆菌”,而在1987年,经过与多种假单胞菌、黄杆菌等进行系统生物学对比后,确定其与1934年印度尼西亚发酵椰豆中毒菌相似,均可引发米酵菌酸。根据该菌在我国的生态分布和中毒特点,孟昭赫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假单胞菌)。

这一菌株的发现和命名背后的故事充满了科学探索和生命的重要性。希望通过这次的酸汤子事件,能引起大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珍爱生命,关注身边的健康隐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98689.com 奇技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