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职业竟是这个!专门制造太监的刀子匠
在中国的古老传统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是专为那些渴望进入皇宫服务的人提供服务的——“刀子匠”。这些匠人并非普通的医者,他们是制造太监的艺术家,是古老传统的传承者。
“刀子匠”这一职业并非轻易可得,他们必须经过的认可,且每一名“刀子匠”都拥有数名来自同一家族的徒弟。他们的技艺,这个独特的行业知识,都只在家族内部传递,从不外传。
每当进行阉割手术时,“刀子匠”会收取六两白银作为手术费。虽然这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但由于大多数接受手术的人都是穷人,因此他们往往没有足够的现银支付。这时,他们需要找到担保人,手术费用可以事后补交。“刀子匠”们坚守原则,没有担保人,他们绝不会动手。
在京城北京,有两家“刀子匠”家族在阉割行业中独领风骚,他们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这两家不仅有着丰富的经验,更拥有一套完整的设备和精湛的技术,使得被阉割者的伤亡率极低。
想要成为太监的人,首先需要到这两家去“挂舀子”,也就是报名。经过严格的审查,如相貌、言谈、机灵劲等全方位的检查,只有当他们认为合格才会收留。有些人因为有着特殊的背景,如李连英和沈兰玉的关系,他们可以免去这一环节。
根据《宸垣杂识》的记载,想要净身入宫的人,必须有地位的太监引荐,然后立下“婚书”,就像女子嫁人一样,把自己“嫁”到皇宫里。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订立生死文书,明确表明自己的自愿净身,生死不论,以规避未来的法律纠纷。手术费用也是必须支付的,一般需交十两至八两不等的银子。对于贫穷的家庭,他们无法一次性支付,便需要立下契约,等孩子进宫后逐月扣除。
在手术前,必须准备一些礼物和物品。礼物通常是给“刀子匠”的,包括一个猪头、一只鸡和一瓶酒。物品则包括米、玉米棒、芝麻秸和窗户纸等,这些都是手术期间所需的。米是净身者一个月的口粮,玉米棒用来烧炕取暖,芝麻秸烧成灰后垫炕,窗户纸用来糊窗子,以防手术后受风。而“刀子匠”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新鲜的猪苦胆、臭麦秆等。
在春末夏初的某个好日子里,最好气温适宜、无蚊虫干扰,因为手术后的一个月里下身不能穿衣。选好了日子后,“刀子匠”会将净身者关在房间里进行手术。整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艺和专注度,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这个古老的职业在现代社会已经消失,但他们的存在和技艺却构成了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让人不禁对那个时代的独特文化产生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