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吉尼斯记录(谭元寿:我与鹤文兄弟合作的三
王鹤文与谭元寿:梨园界的黄金搭档
谈到我与鹤文兄弟的合作,那还要从京剧的复兴时期说起。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全面恢复京剧传统剧目以来,我与鹤文兄弟便开始了长达三十余载的梨园之旅。
鹤文兄弟,琴艺精湛,深得京胡大师杨宝忠先生的真传。早在1957年,他便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成为当时最年轻的老师。之后在宁夏,他为著名老生演员李鸣盛伴奏,名声大噪。北京京剧院对他的才华极为看重,终于在1979年将他调回北京,这也为我们之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的合作,仿佛是梨园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琴师与演员的合作,还是我们对京剧各流派的深入探索,都堪称梨园界的典范。特别是鹤文兄弟对谭派唱腔的深刻理解,更是如虎添翼。每一次演出,有了他的琴声和谭世秀大哥的鼓声,都仿佛如鱼得水,行云流水。
我们共同演绎了《战太平》、《将相和》、《桑园寄子》等二十余出老戏,以及新编现代戏《红岩》。每一场演出,都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鹤文兄弟的琴音,对我而言,是一种深深的踏实感,让我在舞台上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他对唱腔的烘托、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恰到好处,每一个过门垫头都能精准地配合剧情的发展。
鹤文兄弟不仅继承了杨宝忠先生的艺术特点,更是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经常与我交流谭派的唱腔,深知祖上谭鑫培先生创立的谭派是京剧老生的里程碑。他为我伴奏时,琴声黄钟大吕,大气磅礴,又阴柔如行云流水。他的舞台风范潇洒自然,从不哗众取宠。
例如我的《失·空·斩》“两国交锋”这一段,鹤文的伴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成功地烘托出诸葛亮的语重心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斩马谡”这场戏,他的胡琴更是加大力度,衬托出我演唱时的激昂。面对国家的安危大任和失去大将的无奈,鹤文的伴奏准确地传递出诸葛亮的痛惜与责备。
我们情深如兄弟,除了艺术上的默契配合,更有人品和艺德上的相互敬重。无论是清唱还是正式演出,鹤文总是比我先到后台,与每一个合作的场面认真说戏。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绝不允许有半点瑕疵。他还为我们的下一代接班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十余年的合作中,我们从未红过一次脸。在生活中,鹤文更是我亲如手足的兄弟。我们一同回忆起在大哥谭世秀家里的时光,那段日子充满了欢笑和泪水。我们一起研究戏剧、品尝美食、共同创作。鹤文与我约定,要合作到100岁,共同创造京剧界的吉尼斯纪录!我真心希望他能永葆艺术青春,为我们的京剧事业再添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