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维维《无问》——电影主题曲玩出现场范儿
电影主题曲的存在,原本就是电影艺术的一种需求。听觉艺术如同视觉艺术的伴侣,为电影镜头无法触及的艺术维度提供了感知的可能。随着娱乐产业的日益壮大,电影与音乐的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艺术配合,成为了一门兴旺的生意。
对于某些歌手而言,被邀请演唱电影主题曲,并不仅仅是商业合作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次基于命题的自由创作。在这个看似多元却实则同质化的时代,许多唱作人的创作视角受到环境限制,而优质电影剧本则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灵感切入点。在电影的虚拟世界里,他们得以找回那份自由与无畏。
谭维维的《无问》就是这样一首借助电影拓展自我创作视角的作品。尽管这首歌是为电影《盗墓笔记》创作的主题曲,但它却充分展现了谭维维在音乐上的精神:无畏、自由、勇于尝试。演唱并参与到这首歌的创作中,对谭维维而言,更像是一次自我之旅。这首音乐和电影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无问》并非“中国风”作品,其编曲和配器都相当现代化,是一首标准的重型音乐作品。新锐女词人尹约巧妙地运用成语串联起意象,让这首看似与东方无关的作品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通过诸如末法时代、夸父逐日等古老词汇的重组,尹约构建了一个《盗墓笔记》世界观下的故事,描绘了众人挣脱沉重枷锁、撕破命运的情节。
这首歌曲不仅画面感十足,还有思维空间的延伸。歌词中的某些段落如“谁能置身事外,亲手刃信仰”,既是质问也是无奈,不仅贴合了《无问》这个主题,也让听众能够在电影中感受到世俗意义的情感共鸣。
音乐上,虽然《无问》酣畅淋漓、一气呵成,却并非简单粗暴。英国制作人Julian Emery对节奏的精准把握,让歌曲在轻重缓急的节奏中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和对比。谭维维的演唱更是讲究细节,她在主歌时展现出东方古典韵律的优美,副歌时则爆发出掀翻屋顶的能量。这种刚柔并济的演唱方式,让作品既有张力又有弹性。
值得一提的是,谭维维在中间加入了一段类似藏音的和声,以及一个漂亮的甩袖式尾音,仅几笔轻描淡写,就将整首歌曲烙上了她独特的印记。整首作品的作曲部分由Julian Emery、谭维维以及谭维维自组的“北京客”乐队吉他手刘迦宁共同完成,这种由歌手、制作人和乐手共同创作的模式,赋予了作品一种开放的曲式结构,实现了音乐词曲唱的高度统一。制作人、歌手和乐手思维的同步,使得作品呈现出真正的Band Sound加One Take的效果,形成了一种极具震撼力的现场感。想象一下在影院观看《盗墓笔记》时,有谭维维这样的歌手现场演唱电影主题曲,那画面美得让人陶醉。